查货风暴下 深圳华强北转型前景不明
2013年,随着深圳市地铁7号线的施工,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主街违合三年进行施工。
彼时,全球经济的低迷,电商的冲击,地铁施工对人流量的减少,一度让华强北的未来显得岌岌可危。
3年后,7号先生将在10月底迎来通车,施工围栏即将被拆除。
而这个8月,华强北遭遇了一场严厉的净化行动,针对手机及配件市场的大力度的执法,又一次让华强北的商户们陷入忧虑中。
个体户的“游击战” 个体户们的三尺柜台组成了华强北繁荣的市场,以深南中路与其北向的华强北路形成的丁字形为主体,华强北电子世界,赛格,远望,曼哈,通天地等电子市场林立,交错的巷道里快递公司穿行其间。
每天,全国各地的商人来到这里,选货,提货,发往各地。
一个典型的华强北老板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市场开档后,下午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批发市场分销商老板在下午三点拿到报价后,通过微信,QQ等方式传给外地客户,收到货款后开始提货,打包,发货。
到了晚上6点到7点,卖场停止营业,老板们盘货,清货后结束一天。
然而,多年来节假日也不休息的档主们,最近给自己也放假了。
8月以来,执法机关多次对市场进行清查,据一位市场监督执法人员介绍,关于华强北的消费者投诉不断增多,查处行动是单位的日常工作检查,目前主要是查logo广告,顺便查了水货。
在远望数码城售卖三星手机的向老板直言最近心情不太好。
“现在市场很冷清,查货以后市场就没有人了”,向老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急着,目前 一天手机利润大概50元,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一旦被查,货物全部被带走,有时候人也带走,要交高额罚款才能出来。
面对查货,向老板和很多店主一样选择了关门,21世纪经济包袋记者走访华强路,华发北路以及深南中路南侧市场,多处市场内拉着“严厉打击销赃窝藏,制假售价”等宣传条幅,在远望数码商城,通天地市场,庞元通讯配件等地均可见多家店铺关门。
在下拉卷帘门上,张贴者“放假一天,休息两天,老板娘改嫁,外出旅游两天”各种脑洞大开的休息公告。
数位档口老板均表示,过去也有查货,但这次查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更为严厉。
有带logo的都查,通天地市场的小陈说起来有些委屈,这些手机并不是苹果,三星,华为授权的,但没有了手机行业整个华强北就瘫痪了。
在记者的走访中,可以发现,在一些关闭的店铺门口,也有零星的几人蹲坐周围。
以为挡住指出,蹲在那里也一样做生意,执法人员来就躲,走开了就开,甚至可以店里摆正规的一套,私下交易一套。
商家的游击战背后,是市场需求和利益的驱动。
深圳市手机协会会长孙文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华强北手机出货量每年可达1亿台以上。
其中,国内市场出货量可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并且一直保持这个水平,进货者以四五线城市和城镇的老板为主。
其中,其市场上面向全球的,东南亚,非洲国家对低端,二手以及山寨手机还有很高的需求,华强北的出货在东南亚,非洲市场也可以达到10%左右。
孙文平认为,严查对于净化市场是有利的,对于侵害知识产权以及走私等违法行为应该打击,他指出,过去主要是模仿苹果,三星,现在也开始模仿OPPO,vivo等国内品牌。
但以二手市场为例,从过去早晨五点半到九点的跳蚤市场到如今,需求客观存在,就仍然保有生命力。
打掉一家市场,总量不会变,只要有需求,即便打掉华强北,也依然会存在深圳的某个角落再起来。
转型之或 在珠三角手机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和香港自由贸易港的依托下,华强北具备了其他区域无法复制的生态。
当然,实体卖场的不景气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华强集团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其电子专业市场经营与服务部分实现收入2.1亿,同比下降4.56%,毛利率66.19%,同比下降3.75%。
赛格集团则在半年报中指出,在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下,部分区域的电子市场受到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的双重影响,造成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下滑。
2015年,时任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分局华强北所所长林伟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华强北所所辖范围的商场最近几年出租率都在下降,最低的只有30%,没有一个100%租出去的。
“直买直销”的档口模式在如今的高额租金和价格战背景下有些“坐以待毙”,鱼龙混杂的市场中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行为也在透支着华强北的品牌和信誉。
但“前店后厂”的华强北除了交易功能,还是商家的展示窗口、草根的创新试验田以及手机市场的晴雨表。
野蛮生长的低阶制造阶段过去后,转型成为了华强北亟待解决问题。
事实上,随着周边的旧改和修缮,华强北商圈转型升级也在悄然进行,业态也正在不断丰富,但核心的手机行业似乎并未找到合适的方向。
深圳华强和赛格集团一度积极推进电商业务,深圳华强控股子公司华强电商2015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重点发展品牌终端消费品的分销业务。
那么,电商是华强北转型可能的解决方案吗?孙文平认为,华强北的手机行业成交没发票、没售后,不具备信任和保障,并不适合在网上交易,“个体户为主的集散地模式是不可能转移到电商上的”。
除了3C数码产品,元器件则是华强北的另一大产业。
依托于丰富的元器件以及快速的生产能力,智能硬件正成为华强北新的尝试。
从无人机、VR、机器人到五花八门的可穿戴设备,如同手机行业曾经的野蛮生长,智能硬件在这里应有尽有。
此外,创客也正为华强北摆脱山寨、通过创新获取升级的希望所在。
在深南大道和华强北路的交汇处,“中国电子第一街——创客的摇篮,创业的天堂”的新招牌赫然立起。
在它的两侧,赛格集团大楼和华强电子世界里,两大集团分别大手笔投入千万资金并拿出黄金地段土地,设立了首期5000平方米的创客中心。
依托华强北丰富的元器件以及珠三角的完整产业链,创客在这里可以获得小批量生产、智能硬件供销平台以及创投基金、金融服务、电商推广等全方位支持。
当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泡沫中成长起来的创客中心们,必须和同在一条街上的手机市场一同经受市场大潮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