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合理价格机制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营。
有预计称,我国充电桩市场即将迎来发展的高峰阶段,2016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
但是,如此巨大的充电桩市场目前却问题重重:充电接口标准的不统一、充电服务信息的更新慢、利用率不高、充电费用与停车费用不统一等。
同时,充电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体系及管理体系仍也待完善。
例如,目前充电新国标虽已对传导充电装置和系统、交直流电接口、通信协议都做了统一要求,但企业是否真正能够执行,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来约束。
国内有多少家充电桩公司?目前行业并无统一的数据,有不完全统计,充电桩行业有200家新兴的创业公司,总体数量在600家以上。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充电桩市场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有从传统的电力设备企业转型而来的,也有从互联网端介入的,但部分企业并不具备相关经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有部分企业属于短期投资行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高工电动车,有的充电桩制造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最后量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明显不如之前展示给客户的样品,很多运营商对此不知情。
据了解,在充电桩领域已经出现一些“皮包公司”,由有深厚的地方关系的人注册公司,再找充电设备的供应商供货,然后以较低的价格参与地方招标。
这样的企业,由于“有关系”往往在竞标中胜出,但其报价顶多考虑了充电桩质保期内的成本,出了质保期的管理维护根本没有计算在内。
面对巨大的利润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使得充电桩市场产生了“劣币逐良币现象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位熟悉充电桩网络的业内人士透露说,“很多人意识到了行业的潜力,所以到处建立充电点,先占坑。
随着后续电动汽车车主增多,他们希望可以获得更多充电收益。
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先在政府那里挂个名号,以后行业有什么新的发展机会,希望自己也能参与”。
上述人士认为 ,目前很多人都在打这个主意。
可喜的是,面对充电桩行业的乱象,政府将根据充电量进行补贴奖励的充电桩行业新政,用以打击那些钻空子的投机公司。
政策的考核标准将更加具体、合理随着补贴政策越来越具体、行业发展越来越理性,整个充电桩市场也会渐趋合理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