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和百度都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他们都投入了多年时间和大量资金开发个人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这两家公司都认定自己可以不断增长的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分一杯羹。
据测算,该市场2025年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到2035年,全球每卖出10辆就有一辆是无人驾驶汽车。
这两家公司都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二者显然也存在差距。
以下就是二者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
谷歌慢而稳 从多年开始,谷歌就开始开发无人机汽车,该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过去7年累计行驶了160万英里,每天还在谷歌数据实验室中模拟形式300万英里。
谷歌今年宣布将于菲亚特-克莱斯特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从而在这一领域迈出了最大的一步。
这是谷歌首次与汽车厂商展开官方合作,此举将把该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引入100辆克莱斯勒。
但谷歌仍在自己的原型汽车中测试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除了合作测试和软件开发,该公司还在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希望联邦法律能够允许更多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
百度目标激进 如果还有说哪家科技巨头正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挑战谷歌,那肯定非百度莫属。
与谷歌一样,百度也在游说美国国会,希望能够放松无人驾驶汽车的监管规定,该公司已经在美国和中国展开路测。
但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比谷歌更有野心。
该公司已经在中国芜湖实地测试无人驾驶旅行车和大巴。
该项目计划在用5年时间测试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系统。
、 初期测试不会搭载乘客,而且只会局限在该市的一小片区域,但终将会扩大范围,并实现载客运营。
受制于美国法律,谷歌目前还无法在美国展开类似的测试。
英国《卫报》去年发布,中国政府有能力在短期内展开全面调整,促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百度的主要目标是在018年将无人驾驶公共交通工具引入中国的城市,但该目标能否最终达成目前还无法判断。
但百度在法律环境方面的确拥有优势: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更愿意展开积极路测。
最后百度还拥有众多无人驾驶汽车专利,可以授权给其他公司 使用,这最终将帮助百度通过专利授权获取营收,但该公司尚未披露他们是否有意开展这项业务,或者如何部署具体事宜。
左右为难 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谷歌和百度都没有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孤注一掷,他们也都没有披露如何借助这项技术赚钱。
这并不是说该领域缺乏巨大的机会。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休伯蒂(Katy Huberty)估计,共享出行市场(租借无人驾驶汽车)到203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届时均可将自己的技术授权给汽车厂商——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目前来看,百度略微领先。
中国政府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似乎快于美国政府,这也让百度有更多机会展开实地测试。
美国有望在本月晚些时候出台更多无人驾驶汽车标准,这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项技术在美国的普及速度。
但很明显,中国拥抱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要快得多,而百度也在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