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率先成功开发了一种薄的,柔性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超级电容器
1
据新华社报道,1月20日,兰州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与休斯敦大学和兰州大学基础医学学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薄的,柔性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超级电容器。
该设备可以完全降解并吸收到体内,并通过自然新陈代谢从体内排出,而无需进行第二次操作即可将其移除。
根据兰州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的网站,该研究有望为下一代可生物降解的可植入医疗电子设备或其他瞬态电子设备的能源提供能源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兰州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根据兰州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研究小组组长兼教授兰威的说法,可植入医疗电子设备主要依靠可植入原电池供电。
它占据了整个设备的大部分质量和体积,并且在电池电量耗尽或工作结束后,需要通过第二次操作来更换或卸下它。
另外,由于电池包含有毒或有害物质,因此在植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硬包装和生物相容性处理。
在这方面,学术界已经提出了多种可植入的能量供应替代方案,但是这些解决方案具有诸如不可降解性和低能量的缺点。
实现轻便,灵活,体积小,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能源供应计划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可以理解的是,最近,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Progress)。
作为“可在体内吸收的柔性,可降解和可植入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兰州大学是第一篇完成论文的人。
物理与技术学院的兰威教授是该论文的第一位通讯作者。
休斯敦大学的于存江教授和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王凯荣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来自兰州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的博士生洪宏伟,而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兰州大学基础医学学院的博士生周晶晶。
纸。
这项研究是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青海国际合作项目共同资助的。
近年来,由兰威领导的兰州大学柔性电子研究小组致力于开发完全可生物降解的超级电容器,并将超级电容器植入大鼠的皮肤下。
下半年的实验发现,通过一系列水解反应和新陈代谢,超级电容器可以完全降解并吸收在大鼠体内,而没有任何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