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能源互联网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在中国比较热门,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并没有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但是却有面对中国的能源互联网业务,这一点也值得人们玩味。
在中国引发关注,这一切应当源自于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规划有关。
按照智能电网三步走的建设格局,第一步就是2009年-2010年,主要是规划编制和试点工作,第二步就是2011年-2015年,全面建设,主推特高压和城乡电网建设,第三步就是2016年-2020年,被定义为引领提升阶段,目标就是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简单的讲,所谓的坚强就是指以特高压为骨干,突出可靠稳定供电,智能主要体现在配电网系统中,突出人机交互。
其中智能电网的最关键的内涵之一是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目前,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
这一点恰好和能源互联网的五大内涵之一相吻合,能源互联网的另外四个内涵分别是,未来的能源系统应支持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支持大规模的储能系统的接入,支持与交通网络的融合,还有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等。
智能电网的很多结构模式和杰里米.里夫金的能源互联网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中国智能电网,由于国内能源需求结构的改变以及经济下行,对于电力的需求实际是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峰值,智能电网建设实际上已经乏力,前景不容乐观,这个时候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基本切合了智能电网的部分发展趋势,而且丰富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实际上也就成为了智能电网再起步的依托和方向性的指引。